中班上学期话题计划《我爱家乡》
话题二
话题名称:我爱家乡 | |||
年龄班:中5班 | 预设时间:(四)周 10 月 9 日—— 10 月 31 日 | ||
课程来源 | 孩子们对于家乡的概念比较模糊,在和孩子们的交流中发现大多数孩子不知道家乡是什么,以为家乡就是自己家里或者自己居住的小区。为了让幼儿深入地了解家乡、热爱家乡,同时促进家园共育的深度融合,开展“我的家乡”这一主题活动,带领孩子们探索中感知家乡文化,让“爱家乡”的种子在童心深处生根发芽。 | ||
课程目标 | 1.了解家周围的坏境,了解家乡地理位置、历史和名胜古迹、美食小吃以及著名的建筑。 2.能够说出自己家乡的名称如张家港,学习说家乡话,能用多种方式表达对家乡的认识。 3.感受家乡的变化,感知家乡的文化韵味,萌发热爱家乡的情感,初步建立归属感,爱护家乡。 | ||
环境支持 | 课程环境 | 课程展板 |
|
我的家乡和我居住的城市;你想了解张家港的什么;你喜欢张家港的什么;张家港的美食我知道;张家港好玩的地方;走进张家港;怎样保护家乡。 | |||
其他环境 | |||
游戏环境 |
室内游戏 | 1.语言区: 2科学区: 3.美工区: 4建构区: 5.娃娃家: 6.益智区
| |
室外游戏 |
| ||
家长工作 | 1.请家长在家对孩子也进行卫生教育,勤洗手、勤洗澡,多开窗通风。 2.合理调整孩子的作息时间,养成早睡早起上幼儿园的良好习惯。 3.家长们可以在家和幼儿一起关注自身的变化,给幼儿做长高标记,并用图画、照片等方式记录下来。 4.请家长带一些好看的粘土作品、盆栽等装扮教室。 5.家长与幼儿聊一聊关于我们的家乡张家港的信息,便于更好地进行活动。 | ||
日常生活 | 1.安全教育:进行上下楼梯安全教育,幼儿知道上下楼梯不追逐打闹,扶好扶手。 2.卫生饮食教育:每天都能把自己的饭菜吃光,不挑食、不浪费。 3.在教师提醒下来园后签到。 4.喝牛奶后知道记录,能自主吃点心、喝牛奶。 5.能自主选择座位,不争抢椅子。 6.能为班级活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,如值日生继续履行值日职责,认真完成值日活动。 7.能主动参与班级环境的创设与布置,整理班级游戏材料。 8.在户外游戏时,能根据天气情况及时增减衣服,能注意运动量及时喝水,用纸巾擦汗,防止感冒的发生。 | ||
课程内容 | 网络图: | ||
具体安排:(见下表) | |||
主题活动 | 自主性游戏活动 | |||||||
预设活动 | 生成活动 | 室内游戏 | 户外游戏 | 生成活动 | ||||
1.社会:我的家乡和张家港 2.谈话:你想了解张家港的什么? 3.社会:张家港的美食我知道 4.社会:张家港好玩的地方 5.谈话:走进张家港 6.社会:我是环保小卫士 | 1.谈话:好吃的拖炉饼 2.谈话:美味的梅花糕 3.美术:我最喜欢的地方
| 1.在 美工 区域,投放或收集木桩、圆木片、小树枝、干花、贝壳、石头、毛根、棉花、毛球、超轻黏土、吸管、纸杯、彩色小棒、金粉、牛皮纸袋、海绵印章、颜料、画笔、马克笔、卡纸、彩纸、等材料,引发幼儿设计我们的家乡、家乡的大桥等等作品。 2.在 建构 区域,投放或收集薯片罐、奶粉罐、小球 等 材料,引发幼儿搭建万达双子楼。 3.在 科学 区域,投放或收集色素、瓶盖、石头、滴管、水桶、螺丝、螺帽、打孔机、棒冰棍、火柴棍、吸管、打气筒、小球、阿基米德积木、海绵、磁铁、砝码、滴管、量杯等材料,引导幼儿观察小球的滚动、光影、物体的重量、数与数量。 5.在 阅读 区域,投放或收集关于我的家乡的图书、阅读日记卡片、好书推荐记录打卡、我制作的图书、画笔等材料,引发幼儿记录、制作、分享等。 6.在角色扮演区域,投放或收集纸筒、菜、铲子、碗、化妆品罐、锅各种零散材料、果盘等 材料,引发幼儿制作美食招待客人。
| 要求:写清楚在什么场地游戏,重点观察到了什么?是否遇到问题?重点围绕什么进行游戏分享? 1.幼儿在搭建过程中,主动关联张家港的真实场景特征,聚焦“搭建造型与家乡地标相似度”,不断调整积木组合方式,对比不同搭建方案的效果。 2.能清晰表达对搭建主题与造型设计的想法,比如“暨阳湖的湖要搭得大大的,周围放绿色积木当草坪”“港口要有长长的码头,能停大船”,并主动提出核心疑问:“为什么有的搭建能一眼看出是张家港的大桥,有的不像?怎样调整积木摆放能让家乡场景更逼真?” | 游戏:搭建张家港 | ||||
课 程 实 施 关 键 经 验 |
| 前经验 | 新经验 | |||||
健康 |
1. 能独立完成走、跑、跳、钻、爬等基本动作,具备简单的肢体协调能力。2. 有初步的生活自理意识,能自己穿脱简单衣物、整理玩具,但动作不够熟练,缺乏效率。 2. 3. 对家乡的户外场地(如公园、广场)有游玩经验,但在场地中进行定向活动、合作游戏的经验不足。 | 1. 在“制作家乡美食(如简单摆盘)”活动中,熟练掌握穿脱、整理、摆放等生活技能,提高自理效率,建立“自己的事情自己做”的意识。2.学会在户外场地中遵守游戏规则,与同伴合作完成任务,如“和小伙伴一起接力‘运送’家乡特产,配合更默契”,增强安全运动和合作运动的意识。 | ||||||
语言 | 1.能说出自己的姓名、住址等基本信息,对“家乡”的概念较模糊,仅知道“我住在张家港”,不了解家乡的别称、特色。 2.词汇量有限,描述家乡事物时,只能用简单词汇,如“大桥很长”“湖水很蓝”,缺乏丰富表达。 3.喜欢听故事,但主动讲述的意愿不强,讲述时逻辑不清晰,难以完整表达对家乡的感受。 | 1.能清晰说出张家港的别称(如“沙洲”)、代表性地标(暨阳湖、长江大桥、港口)等,明确“家乡”的具体含义,能完整介绍“我住在张家港,这里有大大的港口”。 2.主动分享家乡游玩经历、讲述家乡故事的意愿增强,能结合图片或实物,有条理地讲述“我和爸爸妈妈去暨阳湖放风筝,那里的草坪软软的”,表达对家乡的喜爱之情。
| ||||||
社会 | 1.知道自己生活在张家港,但对家乡的历史、文化、特产等了解甚少,如不知道张家港是“文明城市”,不认识拖炉饼、长江鲜等特产。 2. 有初步的集体意识,但对“家乡”的归属感较弱,不会主动关注家乡的变化,如看到路边新种的树,不会联想到“家乡变美了”。 | 1.了解张家港的基本特色,如“张家港是文明城市,大家都很有礼貌”“张家港有繁忙的港口,能运很多货物”“拖炉饼是张家港的特色美食”,丰富对家乡的认知。 2.产生对家乡的归属感和自豪感,能主动关注家乡的美好事物,如“家乡的公园真干净,我要爱护它”。
| ||||||
科学 | 1.能感知常见的形状、颜色,对家乡事物的数量、大小、长短有初步感知,但不会主动对比和分类。 2.对家乡的自然现象(如江水的涨落)、建筑特征(如大桥的结构)缺乏探究兴趣,仅停留在“看到”的层面。 | 1. 能结合家乡事物进行分类、对比,如“将张家港的特产分为美食类(拖炉饼)、景观类(暨阳湖)”“对比长江大桥和普通小桥的长短、高矮”,提升观察和分类能力。 2. 对家乡的自然景观、建筑结构产生探究兴趣,如“观察江水什么时候涨、什么时候落”初步感知“自然变化”等科学现象。
| ||||||
艺术 | 1. 能运用简单的线条、颜色进行涂鸦式创作,表现家乡事物时,造型单一,如画暨阳湖只会画“圆形的湖+绿色的树”。 2. 喜欢听、唱熟悉的歌曲,但不会结合家乡主题进行改编或创编,艺术表达较局限。 | 1. 能运用多种艺术材料(积木、彩纸、黏土等)表现家乡地标和特产,如用黏土制作拖炉饼、用彩纸剪贴长江大桥,造型更生动、细节更丰富,提升审美和创作能力。 2. 能结合家乡主题改编歌曲(如将《娃哈哈》歌词改为“张家港,我的家,暨阳湖美,港口忙”),或创编简单的舞蹈动作表现家乡的美好。 | ||||||

用户登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