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班上学期话题计划《你好!中班》
话题一
话题名称:你好,中班 | |||
年龄班:中5班 | 预设时间:(五)周 9 月 1 日—— 9 月 30 日 | ||
课程来源 | 新学期一到,小班的小家伙们成了中班的哥哥姐姐,瞧他们对中班的新鲜事儿满是好奇,我们就顺势铺开了“我升中班了”的主题课程。在这个话题中,我们通过开展各种活动,带着孩子找变化——不管是身边的环境物件、来往的人,还是自己身上的不一样。帮孩子们慢慢习惯新班级、适应“哥哥姐姐”的新身份,也弄清楚中班的学习环境、小伙伴关系和要做的事儿,顺顺当当完成从小班到中班的过渡,真真切切当起中班的小主人。《指南》在“说明”中指出,“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”。尊重幼儿的生活,以“幼儿为本”是我们有效开展活动的基础,能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。开展此主题活动不仅仅聚焦在集体活动,更重要的是回归幼儿的生活,在一日活动中不断挖掘教育价值,真正提升幼儿经验。 | ||
课程目标 | 1.知道自己升入中班了,了解升入中班后,在班级环境、物品、同伴关系及自身身份上的变化,能逐步适应新的班级生活与“哥哥姐姐”的新身份。 2.愿意参与讨论表述升入中班后环境的变化、班级的变化和自身的变化;知道自己长大了,发现自己变能干了,愿意主动地为班级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;能和同伴共同商讨值日生职责、设计值日生标记并认真履行值日任务,体验成长的快乐。 3.能以愉悦的情绪进入中班生活,熟悉中班的一日生活流程;能为一日生活中的某些环节制定规则、发表自己的意见,使我们的生活更有秩序;在值日生的工作中能有成就感,喜欢当一个光荣的值日生;增强幼儿的自主管理和自我约束能力。 | ||
环境支持 | 课程环境 | 课程展板 |
|
升入中班的我和小班有什么不一样;我们地教室有哪些不一样;设计自己地物品标志;如何让更好的和好朋友相处呢;中班的一天是怎么样的;我的变化;我的本领;值日生 | |||
其他环境 | |||
游戏环境 |
室内游戏 | 1.语言区: 2科学区: 3.美工区: 4建构区: 5.娃娃家: 6.益智区
| |
室外游戏 |
| ||
家长工作 | 1.请家长在家对孩子也进行卫生教育,勤洗手、勤洗澡,多开窗通风。 2.合理调整孩子的作息时间,养成早睡早起上幼儿园的良好习惯。 3.家长们可以在家和幼儿一起关注自身的变化,给幼儿做长高标记,并用图画、照片等方式记录下来。 4.请家长带一些好看的粘土作品、盆栽等装扮教室。 5.家长与幼儿聊一聊关于升中班的信息,便于更好地进行活动。 | ||
日常生活 | 1.安全教育:进行上下楼梯安全教育,幼儿知道上下楼梯不追逐打闹,扶好扶手。 2.卫生饮食教育:每天都能把自己的饭菜吃光,不挑食、不浪费。 3.在教师提醒下来园后签到。 4.喝牛奶后知道记录,能自主吃点心、喝牛奶。 5.能自主选择座位,不争抢椅子。 6.能为班级活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,如值日生继续履行值日职责,认真完成值日活动。 7.能主动参与班级环境的创设与布置,整理班级游戏材料。 8.在户外游戏时,能根据天气情况及时增减衣服,能注意运动量及时喝水,用纸巾擦汗,防止感冒的发生。 | ||
课程内容 | 网络图: | ||
具体安排:(见下表) | |||
主题活动 | 自主性游戏活动 | |||||||
预设活动 | 生成活动 | 室内游戏 | 户外游戏 | 生成活动 | ||||
1.谈话:升入中班的我和小班有什么不一样 2.谈话:我们的教室有哪些不一样 3.谈话:中班的一天是怎么样的 4.谈话:身体的变化 5.谈话:我能为班级做些什么 6.美术:设计值日生标牌 | 1.美术:设计自己的物品标志 2.社会:如何更好的和好朋友相处 3.谈话:我的本领 4.谈话:我会帮弟弟弟弟妹妹做什么 5.实践:为弟弟妹妹唱歌讲故事 6.谈话:值日生有哪些职责 7.谈话:值日生计划 8.实践:值日生上岗记 9.谈话:值日生遇到了什么问题
| 1.在 美工 区域,投放或收集木桩、圆木片、小树枝、干花、贝壳、石头、毛根、棉花、毛球、超轻黏土、吸管、纸杯、彩色小棒、金粉、牛皮纸袋、海绵印章、颜料、画笔、马克笔、卡纸、彩纸、等材料,引发幼儿设计喜欢的区域、设计点心牌、制作美丽的秋天、设计不一样的我、设计值日生牌。 2.在 建构 区域,投放或收集薯片罐、奶粉罐、小球 等 材料,引发幼儿搭建我的教室。 3.在 科学 区域,投放或收集色素、瓶盖、石头、滴管、水桶、螺丝、螺帽、打孔机、棒冰棍、火柴棍、吸管、打气筒、小球、阿基米德积木、海绵、磁铁、砝码、滴管、量杯等材料,引导幼儿观察小球的滚动、光影、物体的重量、数与数量。 5.在 阅读 区域,投放或收集关于我升中班的图书、阅读日记卡片、好书推荐记录打卡、我制作的图书、画笔等材料,引发幼儿记录、制作、分享等。 6.在角色扮演区域,投放或收集纸筒、菜、铲子、碗、化妆品罐、锅各种零散材料、果盘等 材料,引发幼儿制作美食招待客人。
| 要求:写清楚在什么场地游戏,重点观察到了什么?是否遇到问题?重点围绕什么进行游戏分享? 1.小木屋 重点观察:发现影响小车闯关速度和成功率的关键因素,能清晰表达赛道设计与骑行的想法。为什么有的小车能顺利闯过所有关卡,有的会卡住或翻倒?怎样调整赛道能让闯关更顺利? 发现问题:小车过‘梯子+长板’斜坡时,为什么会从侧面滑下去?”从幼儿回答来看,他们能精准捕捉“赛道宽度、坡度、连接处缝隙”等细节,说明在游戏中观察得非常仔细,已经能将“小车滑动”的现象和“赛道设计”的原因关联起来,获得了“物体运动受外部环境影响”的初步科学经验。尤其是提到“长板和梯子没对齐”,体现出幼儿对“细节影响结果”的理解,思维很具体。 | 游戏:小车闯关赛道 | ||||
课 程 实 施 关 键 经 验 |
| 前经验 | 新经验 | |||||
健康 | 1.对身体变化的认知较浅显,仅能说出“长高了”“长胖了”等表面特征,不了解身体机能的发展。 2.运动能力停留在基础的走、跑、跳,缺乏对身体协调性的感知,遇到稍复杂的动作易退缩。。 | 1.能结合具体事例说明身体变化带来的能力提升,如“我的手臂更有力,能自己搬小椅子”“我的平衡感更好,能单脚站得更久”。 2.在值日生实践(如擦桌子、整理玩具)和帮助弟弟妹妹的活动中,身体协调性和力量得到锻炼,敢于尝试新动作,如“我能稳稳地端着水杯送水”,并建立“我能行”的运动自信。 | ||||||
语言 | 1. 能进行简单的日常对话交流,表达基本需求,但语言表达相对零散、简短 ,词汇量有限。 2.表达较零散,描述“不一样”“变化”时,只能说简短句子,如“教室不一样了”“我长大了”,缺乏逻辑和细节。 3.与人交流时,倾听专注度不足,讨论话题易偏离,如讨论值日生职责时,会突然说起玩具。 | 1. 能清晰、连贯地表达想法,如描述“中班和小班的不同”时,会说“小班我要老师帮我穿衣服,中班我能自己穿,还能教弟弟妹妹穿”,语言逻辑性和细节丰富度提升。 2. 在“值日生遇到了什么问题”“如何和好朋友相处”等讨论中,能专注倾听同伴发言,并围绕主题回应,如“我觉得你可以提醒他,值日生要先擦桌子再分餐具”,语言交流的针对性增强。
| ||||||
社会 | 1.对班级责任认知模糊,认为“班级的事是老师的事”,不会主动为班级做事。 2.与同伴交往时,遇到矛盾习惯找老师解决,缺乏分享、合作的技巧。 3.对“哥哥姐姐”的身份无概念,不会主动关心弟弟妹妹。 | 1.明确自身班级责任,能主动承担任务,如“我是值日生,要负责整理图书区”“我能帮班级擦黑板”,责任意识显著增强。 2.在“如何更好和好朋友相处”的活动中,学会分享、道歉等技巧,如“和朋友吵架后,我会说对不起,然后一起解决问题”。 3.主动以哥哥姐姐的身份关心弟弟妹妹,能为他们唱歌、讲故事,还会提醒“弟弟妹妹洗手要洗干净”,服务意识和同理心得到发展。
| ||||||
科学 | 1.对“时间”“流程”的概念模糊,无法说出中班一日生活的具体顺序,依赖教师安排。 2.观察能力较弱,仅能发现教室环境的表面变化,如“桌子颜色不一样”,不会思考变化的原因。 | 1.能清晰梳理中班一日生活流程,如“早上晨检→晨间游戏→上课→吃点心→户外活动→午餐→午睡”,初步建立时间观念,能自主按流程准备物品。 2.观察更具目的性,能发现教室环境变化的意义,如“图书区移到窗边,因为光线好,看书不费眼睛”“美工区增加了新材料,是为了让我们做更多手工”,并能提出环境优化建议。
| ||||||
艺术 | 1.美术创作时,多模仿教师范例,缺乏自主设计意识,如画标志时,只会照搬简单图形。 2.艺术表达较单一,为弟弟妹妹表演时,只会重复学过的简单歌曲,不会主动编排。 | 1.在“设计值日生标牌”“设计自己的物品标志”活动中,能结合自己的想法创作,如“我设计的值日生标牌有小太阳,代表要像太阳一样认真值日”,作品具有独特性和象征意义,想象力和创造力提升。 2.为弟弟妹妹表演时,能主动编排简单的动作和台词,如“讲故事时,我会学小动物的声音,还会做动作,弟弟妹妹看得更开心”,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增强。 | ||||||

用户登录